美麗中國建得如何?生態環境部部長舉了“窗含西嶺千秋雪”等6個例子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圖片來源:國新辦
初秋的北京氣候宜人。8月18日上午,北京空氣質量為優,PM2.5(細顆粒物)濃度實時數據為16微克/立方米。
電報大樓新聞發布廳內,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聲音洪亮,底氣十足。當日,國新辦舉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聞發布會,黃潤秋首次以生態環境部部長身份亮相國新辦,他也是2018年機構改革之后,首位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生態環境部部長。
在70分鐘的時間里,黃潤秋獨自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9個問題,涉及大氣污染治理、中央環保督察、碳市場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等多個當下熱點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好不好,關鍵還是要看質量,看百姓對藍天白云、清水綠岸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封面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談到具體的環境改善情況,黃潤秋舉了多個例子,對于一些環境質量變化數據,他也是信手拈來,如數家珍。
談大氣污染治理:
“北京藍”漸成常態
在談到近年來空氣質量改善狀況時,黃潤秋以北京為例。“在座的各位可能在北京生活的時間比較長,應該說是深有感受。大家知道北京去年PM2.5濃度是多少?是38微克/立方米”。
黃潤秋回顧,2015年北京的PM2.5濃度是80,接下來,2016年降到73,2017年降到58,順利實現大氣治理第一階段目標“京60”。接著,2018年降到51,2019年降到42,到2020年降到38。從2015年的80降到2020年的38,降低幅度達52.9%。從重污染天氣來看,北京2015年的重污染天氣是43天,去年是10天,下降近80%。
“我們說’北京藍’又在逐漸成為常態了”。據介紹,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比2015年增長了5.8個百分點,超過“十三五”目標2.5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達到了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也超過“十三五”目標10.8個百分點。
成都雪山“全家福”(局部)。資料圖
點贊成都空氣質量改善:
“窗含西嶺千秋雪”重現
黃潤秋曾長期在四川成都工作和生活,擔任過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等職務。在發布會上,黃潤秋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提及了成都大氣環境的變化。
“我曾經在成都生活過30多年,這幾年,不斷地有同事、朋友給我發來圖片、發微信朋友圈,就是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戶邊拍的西嶺雪山,清清楚楚”。
黃潤秋所說的西嶺雪山曾在著名詩人杜甫客居成都期間寫下的名篇《絕句》中提及。“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繪了唐代在成都城中遠望西嶺雪山的景色,如今,隨著空氣質量的改善,這一景觀再現蓉城。
成都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
“如果你運氣好,偶爾還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貢嘎雪山,這就是大氣環境改善實實在在的效果”。黃潤秋介紹,這五年,成都市PM2.5濃度下降了約36%。
黃潤秋說,最近這幾年,我們頭頂上天空的“顏值”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好看了。我們呼吸的空氣,一年比一年清新了。老百姓對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幸福感也一年比一年增強了。這背后是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協同作戰、合力攻堅、久久為功的結果。
談中央環保督察:
深圳“墨水河”變居民休閑好去處
近年來,中央環保督察成為發現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2016年至2018年,環境部門完成第一輪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督察全覆蓋,以及20個省的督察“回頭看”。從2019年開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入第二輪,并把中央企業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也納入到了督察范圍中,今年已經完成了第二輪第三批的督察。
“許多領導干部反映,督察使他們思想深處受到震撼,特別是通過加強邊督邊改、典型案例曝光,很多干部受到了警醒,壓力得到了有效傳導”。黃潤秋說,今年上半年,第二輪第三批督察,生態環境部就曝光了云南昆明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等40個典型案例,發揮了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黃潤秋介紹,通過中央環保督察,解決了一批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他舉例說,深圳的茅洲河以前被稱為“墨水河”“下水道”,通過督察解決問題,扎實整改,現在已經形成了水清岸綠,成為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談生物多樣性保護:
青藏高原“萬羊齊奔”壯麗景象復現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我國昆明舉行,這也使得“生物多樣性”一詞成為今年的流行熱詞。
“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報道新聞很多,成了街頭巷尾的熱點話題”,黃潤秋舉例說,云南野象旅行團北巡,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微笑天使”長江江豚頻繁亮相,另外,三江源國家公園等地的雪豹頻繁現身,青藏高原藏羚羊種群數量大幅增加,從7萬頭到30萬頭,青藏高原“萬羊齊奔”的壯麗景象又復現了。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得益于監管和執法的力度不斷加強,黃潤秋介紹,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遏制無序開發建設活動對自然保護地的影響。截止到2020年底,累計發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5503個重點問題,大部分已經完成整改。有關部門也開展了“碧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嚴防外來物種入侵,嚴厲打擊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的走私,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已經形成了高壓態勢。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四川省洪雅縣柳江古鎮。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
談農村生態環境治理:
要留住歷史記憶和美好鄉愁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標志性戰役之一,黃潤秋表示,農村的污染治理、環境保護在整個環境保護體系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今年4月,我到福建去調研,走進了三明市的一些鄉村,這些鄉村青山起伏、風光旖旎,恰似一幅山水畫”,黃潤秋舉例說,這些鄉村既鞏固提升優化了鄉村的原有自然風貌,又留住了歷史記憶和美好鄉愁,把生活、生產、生態融為一體,打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他介紹,截止到2020年底,農業農村治理攻堅戰所確定的8項主要指標、22項重點任務都順利完成了。“十三五”期間,15萬個行政村完成了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全國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處置體系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全國1萬多個“千噸萬人”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完成了保護區劃定,18個省份實現了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鄉鎮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5.5%,基本建立了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和縣域規劃體系,初步確定了農村黑臭水體的清單,化肥農藥利用也分別達到了40.2%和40.6%。新型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6%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7%。
談公眾參與環保:山西鋼鐵企業
被舉報后環境部門采取46項措施
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公眾的參與,黃潤秋在發布會上說,環境部門堅持把人民群眾投訴舉報作為精準發現生態環境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一座“金礦”,不斷地去挖掘,暢通投訴渠道。
他舉例說,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過去因為粉塵和噪音擾民,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多年舉報,總共舉報1000多次。通過督辦,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督促企業采取了封閉料場、降低粉塵排放等多種措施,分6批總共采取了46項措施,包括降噪措施、降塵措施等,到去年底,這個企業被群眾舉報的次數為零。
黃潤秋介紹,“十三五”以來,環境部門累計接收到群眾的各類問題舉報288萬多件,對所有的舉報辦理情況都開展了抽查,共抽查了29.6萬份。對問題解決不到位的提出修改意見,退回地方重辦。對久拖未決、群眾反映集中、存在重大環境社會風險的問題,向地市級人民政府或者是省級機關發出預警函,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總的來看,這些工作都取得了滿意效果”,黃潤秋表示,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增強,渠道不斷拓展,全社會綠色意識、低碳意識、環保意識都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來源:封面新聞 記者:代睿